蔡烈超
蔡烈超的作品sparks系列通过弹力互动,产生如火花般闪烁的光效果,并伴随着清脆优雅的撞击声,展现出力量的传导与能量的转换;soft 则在和工业产品生产流程的结合下,摆脱了传统工业化固体模具的束缚,通过定点拉扯的方式塑形弹性材料,呈现出自然优雅的线条与充满张力的形态。
在这两个系列的基础上,蔡烈超工作室在去年11月上海艺术周期间,对“柔性力量”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。这个系列标志着工作室在创作思路和设计理念上的一次突破,打破了其以往“工业风”或“钢铁直男风”的固有标签。
sparks 火花
这种转变不仅是设计上的突破,也反映了蔡烈超在人生阅历和心态上的变化。自2023年成为父亲以来,他在设计中愈发倾向于用感性视角来处理问题,从单一的直线推进逐渐转向更灵活、迂回的方式。这种方法在较小投入下更易实现预期效果,同时也为设计的多样性提供更多探索机会,以更为多元的思维应对和解决创作中的挑战。
未来,工作室将沿着两条路径并行发展:一方面是工业化批量生产,这类产品适合大规模市场推广,有助于在控制成本的同时,提升品牌的市场覆盖面;另一方面是可化的级产品。在蔡烈超看来,收藏价值源于作品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方法,而不是通过简单的“”或“收藏”标签定义。定制化产品的制作难度和工艺要求较高,耗时更长,面临的挑战也更大,因此更适合注重艺术收藏的市场需求。
蔡烈超工作室的创新思考不只体现在设计的变化,更像是他不同人生阶段哲学思考的连贯叙事。这种延续性的思考贯穿在工作室的主题研究和设计理念的选择中。未来,他们将以更广泛的哲学视角,通过设计作品阐释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。
soft power柔性力量——soft rui落地灯局部
q&a:
请你介绍一下最新的展览情况。
蔡烈超:这个展览展示2024年系列作品“柔性力量”。由于该系列在国内尚未完整展示,因此我们在2024年11月在上海艺术周期间,首次做出相对全面的呈现。本次展览面积约300平方米,内容丰富,不仅括此前已的作品,还将推出新的产品、和系列,作为该系列的进一步延展。与以往偏工业化的作品不同,这次的展览选择在艺术周期间进行,更加注重艺术性,同时在某些作品上也呈现出向收藏类型发展的。因工艺而形成的独特美学,让作品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。
关于“柔性力量”主题,后续还会进行哪些延展设计?
蔡烈超:除了目前已有的两个系列,我们正在进一步拓展这个系列。作品包括一些更大尺寸的产品,例如艺术性家具作品,这些方向是画廊所感兴趣的。我们的家具更像是雕塑,因制作时间和成本较高,售价也相对昂贵,更符合可收藏类型的方向,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径。
我们还在探索新的家具和灯具系列。虽然延续了类似金字塔的模块化设计,但在材质和结构上有了新的变化。我们计划将一些之前的作品,如马扎灯系列,更新至6.0版本,结合弹性材质进行新的实验和延展。
我们优先在现有系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,未来再考虑其他新方向的尝试。目前我们仍在研究最佳的组合方式,待确定具体路径后,将继续推进不同方向的创作。
soft power柔性力量——金字塔
工作室的最大特色是以创新设计思维为输出导向,这是一种自驱型的设计研究。你认为什么是创新思维?
蔡烈超:我们的创新思维不仅停留在设计内容的层面,更希望构建一个立体的链条式体系。除了设计导向,我们在新的研发方向上更加注重跳脱传统的工业设计思维,寻找更具可能性的材料和工艺,不再局限于不锈钢、玻璃钢或塑料的形式探索。
我们采取了一个主题式的探索方式,每隔几年围绕一个新主题展开研究,深入探索从材料、设计思维到生产方法的创新可能性。最近在新加坡设计周的演讲中,我提出了一个关于材料的观点,探讨如何选择、更新和发展材料。首先,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做调整;其次,通过一些独特的表面质感处理提升材料特性;最后是直接发展新的材料,创造出不同于市面上常见材料的全新选择。
设计思维的核心在于摆脱已有的套路,避免仅遵循市场需求,而是从用户角度出发,深入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不解,形成“用户思维”的设计路径。这不同于市场上许多以参照性为基础的设计方式,虽然存在一定风险,但一旦被接受,将更具革命性和创新价值。
在生产方法上,我们设计的家具和灯具不是通过完全控制曲线,而是借助材料张力和弹性让其自然成型,这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,但每件作品的细微差异更显独特与生动。这种基于材料特性的生产方法,不仅可以应用于灯具,还可以延展至家具和雕塑等多个领域,呈现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“自然生长”状态。
传统工业设计通常强调框架和定性设计,而我们更希望让产品像树一样生长,通过创新的材料和技术呈现出有机和灵活的形态。在灯具设计上,我们也采取了技术驱动的思维,这里所指的技术并非智能化,而是将其他领域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。例如,我们在灯具中应用低电压导电技术,实现无电线的简洁设计,使产品线条更加干净利落,提升了美学表现力。
这种多维度的创新不仅改变了灯具领域的传统设计思维,更带来独特的美感与功能体验。我们在设计中不断尝试将不同行业的技术跨界应用到家居领域,使其成为一种新颖的技术路径。这种创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设计的理解,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。
soft power柔性力量——柔韧家具系列
工作室每几年就会更换研究主题,这些主题选择的逻辑是什么?
蔡烈超:我们的创新思考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人生哲学,而非纯粹的设计理念。这种思考贯穿了我们的主题研究和设计理念的选择,每个阶段都代表了我们对事物和世界的看法。这些作品不仅是的产物,更像是对当下思维和处理方式的提炼。比如,“柔性力量”便是一种智慧的解决方式,注重用灵活的战术应对问题,而非硬碰硬地解决一切。
李小龙曾形容自己“如水般柔韧”,我也逐渐意识到,很多问题无需以高昂代价去硬碰,而是要在需要的地方合理投入时间和精力,这种“柔性力量”更适合长远的发展。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我们作品的主题研究中。最早我们从结构出发,逐步探索力学和导电等工业技术,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产品中。每个阶段的积累都帮助我们在设计、生产、技术和材料方面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基础。
与其他工作室相比,凯时88kb88的优势在于这种扎实的基础和逐步迭代的创新积累。我们并非单纯以市场为导向,虽然市场考量很重要,但我们不会让市场框架束缚创新的可能性。我们更愿意选择一个宽泛的主题,围绕其中的核心概念深度挖掘。例如,第一阶段以弹性材料为基底,我们通过与时尚品牌ruibuilt合作,开发了一种具有活性的弹性布料,这是一种极具张力的形态表达。
未来的探索方向可能会以气体为介质,创造可膨胀、可变化的装置或。这些设计不仅是静态的物质,更是力量的象征。我们希望这种创新方式能引导我们走向更具哲学性的主题和思考,让设计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面,而不仅仅局限于工业或美学的框架。我们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,以更广泛的哲学视角去完成每个主题,这不仅是一种美学追求,更是我们对设计、生活和世界的理解。
soft power柔性力量在上海 gallery 101
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发展,是否形成了自己的造物流程或者方法论?
蔡烈超:每次我们展开不同主题的研究时,从材料到工艺的发展,都会使造物的流程产生新的变化。然而,在这些探索中,我们始终坚持一些基本原则,比如设计方法的原则、对物件的珍惜以及追求长久生命力。在审美方面,我们始终追求极简和干净。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,都要避免多余的装饰,确保设计的纯粹性。装饰必须服务于作品的功能或特性,而不仅是表面美化。这种设计理念出于美学表达,也反映了一种轻盈、舒适的生活态度,注重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负担,达到清透的状态。
关于可持续性,我们认为其涵盖多层次的含义。首先,环保只是一个表层概念,高质量的材料更能支持产品的长久使用,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。即便是塑料,只要它具备长久耐用的特性,也符合可持续的定义。因此,我们在设计中首先追求高品质,以确保产品能够经久耐用,减少更换频率。其次,我们避免追逐短期流行趋势。所有快速更迭的风格或趋势都会形成过量的库存,并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。例如,当某一风格不再流行时,与之相关的家具和材料便会被弃置,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。
可持续性还包括设计的长久性,它不仅限于产品的物理耐用性,还包含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。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影响更多人,尤其是年轻设计师,让他们看到可持续性设计方法的价值。模块化设计就是我们始终推崇的可持续路径之一。我们选择储备零部件而非整件产品,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,不仅节省资源,更有利于产品的灵活组合和更新,确保设计的生存性。
在审美层面,我们追求产品的和谐美感,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过程。通过独特的研究态度,我们不断寻找设计上的亮点,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其他领域的应用,都力求创新。可持续性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策略,也是工作室坚持的价值标准,通过模块化等方式支持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持久发展。这些原则和方法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深度和多维度的可持续性,实现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追求。
出品人:邢丽 / 监制:周樱 / 内容策划:孙洁 / 撰文:洛普希娜 / 图片来源:蔡烈超工作室提供